结束周西最后一节课程,林彦拨下了嘴边的小话筒。
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地理知识全是自然地理,对于这些小镇的孩子来说可谓相当枯燥。
裹上羽绒服,缩着脖子一路战战兢兢地走过刚刚人工除冰的地面。
经过十五分钟的对抗,林彦终于回到了自己小小的公租房。
看了看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林彦庆幸自己的囤货习惯,不然未来几天可能得到处借菜了。
水流簌簌地冲洗着篮子里的大白萝卜和几根腊排骨,与窗外飘着的雪倒是应和上了。
炖菜的间隙,林彦询问了父母家里面的菜粮情况。
在爸爸说足够以后渐渐放下心来。
高压锅的气嘴冒着白色的雾气,萝卜混着腊排骨的清香飘进了味蕾。
只放了盐与姜这两种调料的炖菜更能吃出食物的原汁原味。
这或许是受家人的影响,家里的饭菜总是没有太多调味料,要说有些刺激感的就是打蘸水的辣椒。
享受着软烂的排骨,一口咬下热气腾腾的萝卜块,冬天也算美好。
正投入时,工作专用的电话铃声在房间中响起。
碗筷与桌面的碰撞时还未完全停止,林彦就麻利的接起了电话。
“林老师,我听几位老师说你之前的大学是在江浙一带,想必了解那边的口味。”
李副校长的话没有完全说尽,顿了一下。
这时的林彦哪敢让领导的话落下,赶忙出声。
“确实是,我大学确实是在那边上的,问一下是有什么事吗?”
听到林彦有些慌张的声音,李复倒是笑着说起来。
“不是什么大事儿,李老师不用紧张。”
而后挂了电话,给林彦发了条微信。
“林老师,就是现在冰雪天气封着路,不方便通行,有个江浙那边的老板在我们这视察,一时半会儿又走不了。”
“你也知道,那边吃得清淡,这不是视察的领导吃不惯我们这本地菜,刚好几位镇上的书记和领导现在在咱们学校,想请你到食堂做几道临时招待一下。”
“财务这边会给你相应的报酬,收到还请回复。”
看着手机页面的消息,林彦安慰自己,只要不是工作出了啥问题就行,不就几个菜而己。
收拾一番厨具,林彦兜里揣着手机,拎着把伞就出了门。
到食堂时,不参与打餐的彭阿姨赶忙出来迎她。
嘴里念叨着:“林老师,这组长说让做点江南口味的菜,我们这几个员工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哪知道怎么做。
只能麻烦你了。”
对于彭阿姨的担忧声,林彦笑着表示理解。
毕竟,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她这教地理的老师还是懂一二的。
食堂的存货倒是很足,蔬菜种类完全足够倒腾。
林彦虽然在那地方上了几年学,但对饮食的感觉也就是加糖。
点餐特麻特辣的话就只有致死量的麻味。
麻溜的清点了一下需要用的食材,就开始了大厨技能的展示。
在杂乱的碰撞声和食物的尖叫声后,五个小菜,一个大菜松鼠桂鱼总算完工。
由阿姨端上后,林曼回到公租房换下了一身油烟味的衣服。
拎上办公用的笔记本本和教材又赶往教学楼的办公室,晚上有一节晚自习是林彦值班,负责的是学校的一个初三重点班。
办公室没安装空调,倒是有一个电火炉供暖。
老师们坐在一起难免拉东扯西。
教生物的王志敏不知怎得把话题扯到了林彦身上,“小林,你来这工作三年了,现在也二十五六了,怎么也不见你着急啊?
这同龄人孩子都快有了。”
王老师一开头,其他几个老师也一同附和。
“是啊,小林。
你年龄也不小了,是时候考虑这些事儿了。”
“有需要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介绍几个人认识一下,不然你这也难接触到青年才俊啊。”
“我们学校也有和你年龄相当的男老师,你还是可以接触接触的。”
“杨老师这样一讲,上七年级的王利川老师和林老师年龄差不多啊,而且也是单身。”
……这些话不是第一次了,明白同事们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听多了也烦闷。
只好应付,“我这还早呢!
现在存款都没有多少,结婚应当是要过几年再考虑。”
大家也都是笑笑,没有将话题一首放在林彦的身上。
上课预备铃声响起时,几个老师都开始收拾东西前往值班的班级。
今天似乎不太顺,林彦刚走到班级门口就听到了该班班主任的训话声。
不方便贸然打扰,林彦只好在避风的拐角处等着。
楼道里慢慢传来了谈话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的普通话要标准许多。
这种境地下,林彦竟有上学时期的想法,赶紧逃离这即将抵达的现场。
说做就做,拢好围巾就往边上的走廊移动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微信的提示音传来,停住脚步刚好与楼道上往下走的几人对上了眼。
林彦只好硬着头皮和几位领导打招呼,目光碰上另外两人时,林曼只能不失尴尬的一笑。
正以为就这样过去时,一身正装的男人主动说起,“我与林小姐应该算是认识的,可能林小姐不记得了。”
这话让林彦愣住了,毕竟在自己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么个人的存在。
不过,也可能是存储空间不足,没留下人家的信息。
插曲一过,再回到值守的班级时,班主任的训话也接近了尾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