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幻想小说城!手机版

幻想小说城 > 都市小说 > 1970后交响曲

1970后交响曲

不会逮老鼠的可可猫 著

都市小说连载

《1970后交响曲》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不会逮老鼠的可可猫”的创作能可以将韩平韩平娘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1970后交响曲》内容介绍:1973韩平出生在关中平原的一个叫槐树村的地家里除了爹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妹一共西口自打记事韩平的父亲就己经因为高血压导致了脑溢落下了半身不遂的终身残好韩平的父亲当时己经在省城龙安市有了单因为韩平父亲家里情况困厂里给予了照给他安排了打杂的工也算是国家养着他对韩平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结果韩平的父亲杂七杂每个月也能领到几十块...

主角:韩平,韩平娘   更新:2025-05-03 11:40:1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73年,韩平出生在关中平原的一个叫槐树村的地方,家里除了爹娘,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妹妹,一共西口人。

自打记事起,韩平的父亲就己经因为高血压导致了脑溢血,落下了半身不遂的终身残疾。

好在,韩平的父亲当时己经在省城龙安市有了单位,因为韩平父亲家里情况困难,厂里给予了照顾,给他安排了打杂的工作,也算是国家养着他了。

对韩平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韩平的父亲杂七杂八,每个月也能领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除了自身开销外,也能多少有点余钱补贴家用,就算不能补贴家用,起码也不会成为家里的负担。

韩平的父亲兄弟姊妹4个,都己经分家,各自独立门户过各自的小日子,大姑嫁到附近邻村,大伯和三爸都在本村。

韩平的父亲因为当时市里招工,机缘巧合下,进了省城郊区的柴油机械厂,成为了一名工人。

韩平的父亲虽然兄弟姐妹多!

但关系却也不怎么和睦,自从分家后,基本很少来往,尤其是在韩平父亲残疾后,相互之间基本就断了来往。

上个世纪70、80那个年代的农村,从大集体到分产到户。

在实行分田到户之前,农村实行的是生产队大集体劳动,工分就成了那个时代家庭几乎唯一的收入!

每个劳动日,是10个工分,社员开会评工分,干活多表现好、全劳力是10个工分,轻活是8个工分,气力弱的妇女6个工分!

社员挣的工分是每年分红的依据。

生产队以家庭为单位,每年进行结算一次!

粮食是以工分和人口比例分的,劳动力多,挣的多的家庭就分的多,劳力少,挣的少的家庭也就分的少……很多劳动力弱少的家庭,一年到头不仅没有余粮,可能还会倒欠生产队的钱呢。

如果倒欠无力结算!

就会积累到来年。

家里男丁少又无壮劳力的,那这样的家庭必然是穷困的,也是在农村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韩平他们就是这样的家庭!

自从父亲残疾后,体力活上几乎一点都帮不上家里!

也就是每周从省城回来一天,看看家里然后回去继续上班。

娘每次上工都是玩命的努力干活,最后拿到才是6个工分。

韩平娘又要照顾孩子和家里,又要上工挣工分,如上紧的发条一样时刻的忙碌着,日复一日的辛劳,每年年底结算时,都是倒欠生产队里的!

1978年,终于到了包产到户,但韩平家里己经倒欠了生产队一千多块钱了……包产到户的好处就是,是自己的承包地了,劳作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

多劳多得,只要勤快,基本年年丰收,完全没有了以前经常吃不饱饭的情况了!

只是,这下子就可苦了韩平娘了,一家人的土地耕作辛劳,全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膀上了。

每到春耕秋收的农忙季节,韩平娘几乎都是不分昼夜的忙碌着。

韩平5岁以后,就常常夜里帮娘干活,比如:剥玉米、架玉米、择棉花、绑、架黄豆!

经常干着干着就瞌睡了,娘就给韩平讲神话里牛郎织女或者秦腔戏曲里的故事,比如:王宝钏、窦娥冤、铡美案……娘俩借此岔瞌睡……韩平娘的性格非常要强,品性又比较方正,具有勤劳不怕苦累的品质特性!

自从分产到户,解决了吃不饱饭问题后,娘就开始考虑着还欠生产队的钱,还有以前分家时,家里分得900块的账债。

2000块的外债,一首都是韩平娘的心病,她就一首琢磨如何挣钱的问题了。

那时候,恰好,村东5里路外有个开通了的火车小站,有一列去省城的火车,每天来回两趟!

娘因为父亲的原因,经常坐那趟火车去省城,就发现经常有人手臂挎着篮子,装满鸡蛋,坐火车去省城,然后下了火车,沿途叫卖!

比如一块钱七个半,一块钱八个或八个半,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交易。

经过韩平娘的有心观察和通过与卖鸡蛋人的攀谈了解,仔细的核算一番后。

韩平娘发现,比如:一块钱收十个鸡蛋,然后一块钱八个或八个半卖,一块钱收的鸡蛋差不多能赚一毛五左右的差价……一篮子能装180个左右的鸡蛋,刨去来回八毛钱的火车票车钱,一天能赚两三块钱呢。

就算一天收,隔一天再卖,也能平均一天也有一块多钱的进项呢。

1980年,一般普通工人工资也就30块钱左右!

一个农村妇女,一天能挣一两块钱的话,也算是很厉害的了!

韩平娘念过三年小学!

简单算数能算的来,所以,这生意她觉得自己可以干。

盘算好了后,娘说干就干,没有本钱,就找村里多家有鸡的人家里去赊欠!

说好次日卖完就给人家送钱!

韩平家里虽然贫困,但韩平娘在村里口碑很好,人既勤劳品性方正,又非常讲信用,出的价格又比村民自己卖给别人的高一点。

所以,村里人也愿意把鸡蛋赊给她,货源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但是,在韩平娘赊欠村民鸡蛋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劝她不要学人家卖鸡蛋!

去城里人生地不熟地方,她一个农村妇女,想从精的跟猴一样的城里人手里挣钱,太难咧,肯定会赔的……韩平娘只是笑笑,谢过了大家的好意,并郑重保证,肯定会按时给大家送钱的,万一不行,韩平父亲每个月准时会发工资的!

到时也能还上大家的鸡蛋钱。

自1980春天开始,韩平娘就开始了贩卖鸡蛋的生意。

那一年韩平7岁,妹妹韩丽5岁!

开始时,韩平娘就挎一个篮子的鸡蛋试试水。

韩平娘早上起来后,麻利的做好了早饭,做饭时她专门多做了一些,预留了韩平兄妹俩中午的饭食,晚上6点左右她也就回到家了。

早上8点,韩平娘胳膊上挎着一篮子鸡蛋,带着两个馒头当中午饭,随后,她匆匆的向东边的火车站方向走去。

刚走出村口,就碰到两个从地里回来的村民,韩平娘和他们打过招呼后,低头继续赶路。

身后,两个村里人看着娘的背影,满是嘲笑意味的指指点点,好像说着……肯定赔……她会做生意才怪……火车站离家5、6里路,20多斤重量的鸡蛋篮子,一开始还不觉得怎么样,不一会,韩平娘就感觉到挎着篮子的胳膊又酸又累又勒的疼!

韩平娘就把鸡蛋篮子换到另一个胳膊上,继续赶路,不一会,娘的额头开始冒汗了……终于到了火车站,这是附近一个非常大的化工厂通向省城的火车小站,火车在这里只停留10分钟,娘放下篮子,活动了一下酸疼的胳膊,擦去满脸的汗水!

看看手腕上韩平爹为了让自己准确把握时间,4块钱给她买的电子手表,时间刚好9点,每天早上,9点20火车准时到站!

火车站两边大概有两三百人,有个别穿着像是去城里的工人和学生,大多数都是附近村庄的人!

有不少都是去省城贩卖鸡蛋的,每个人大多都是两个篮子!

因为大多数都是附近村庄的人,很多人相互都认识。

有些贩卖鸡蛋的同行熟人,彼此在交流着经验,比如:多少钱收的,在那个单位附近好卖一些,哪个站点附近人精明不好卖,还有讨价还价时的技巧!

小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嘈杂……韩平娘第一次做鸡蛋贩卖的生意,和附近认识的邻村人过招呼后,就听到自西边传来一声火车汽笛声。

“呜,呜呜……”一列绿皮火车疾驰而来。

咣当,咣当,嗤!

有着十多节车厢的火车缓缓停了下来,列车员打开两侧车门!

铁路两边的人们蜂拥而上,都想抢个好点的位置,上的早,运气好就有空位坐。

火车门铁踏板位置,距离石子路面高度有70公分左右,如果没有行李,上车不算有啥难度!

但人多,火车停留的时间又短,拥挤的情况下,对贩卖鸡蛋的小贩来说,顺利上车的难度很大。

韩平娘身高才一米五十多点,杂乱拥挤的人群,70公分的上车高度,娘又是第一次带一篮子鸡蛋,又怕打碎了鸡蛋!

根本挤不到车门口,从车门侧边,一只手提篮子,一只手拉着火车门口一侧的护栏,抬腿登上铁踏板,娘使劲往上,因为拥挤,都没成功上去……“呜!”

火车开车的汽笛声响起,大多数人己经上车了,韩平娘还没有登上火车,她急的满头大汗。

突然,身后一个声音响起:“姨,篮子给我,你先上去,我再把篮子递给你。”

娘急忙回头,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少年。

娘连声说好,叮嘱少年:“娃,里面是鸡蛋,稍微轻点……”最后,在少年的帮助下,在火车开动时,韩平娘终于在最后一刻登上了火车。

连声谢过少年后,韩平娘满身大汗,筋疲力尽的坐在火车走廊冰冷的铁地板上,她的眼眶里满是泪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10975号-3